手工编织地毯的分类方式有很多,可以根据材质、编织工艺、产地、图案风格和用途等多种维度进行划分。
手工地毯的材质直接影响其手感、光泽、耐用度和价格。
羊毛地毯: 最常见也最传统的地毯材质。羊毛富有弹性、耐用、防污,且具有天然的保暖性和吸湿性,触感柔软。高品质的羊毛地毯可以世代相传。
丝绸地毯: 丝绸地毯被认为是地毯中的“奢侈品”,具有独特的柔软手感和华丽光泽。丝绸地毯通常编织密度非常高,能展现极其精细和复杂的图案。但它们相对娇贵,需要更精心的保养。
棉地毯: 棉通常用作地毯的经纬线,也能作为主要的编织材料。棉地毯通常比羊毛或丝绸地毯更轻薄,易于清洗,但耐用性可能稍逊。
混纺地毯: 采用两种或多种纤维混合编织而成,例如羊毛与尼龙的混纺可以增加地毯的耐磨性,同时保留羊毛的舒适性。
不同的编织工艺赋予地毯独特的质感和外观。
栽绒地毯(打结地毯): 这是最常见的手工编织地毯工艺,也是地毯耐用性和图案精细度的主要决定因素。通过将短纤维(绒头)打结固定在经线上,形成密集的绒面。根据打结方式,又可分为:
土耳其结(Gördes结/对称结): 两个经线各缠绕一圈,结扣牢固,绒头通常较短,图案偏向几何或直线。
波斯结(Sennah结/不对称结): 仅缠绕一根经线,另一根则松散绕过,结扣相对纤细,使得地毯可以编织出更精细、曲线流畅的图案。
平织地毯(Kilim/基里姆): 这类地毯没有绒头,通过纬线交织完全覆盖经线,形成平坦的表面。它们通常质地轻薄,图案多为几何形状,色彩鲜艳,具有双面可用的特点。常见的平织地毯包括土耳其基里姆、苏马克(Soumak)等。
钩织地毯(Hooked Rugs): 通过钩针将纱线或布条钩入基布中,形成环状或剪开的绒头。这种地毯通常具有更粗犷的质感和三维效果。
刺绣地毯: 在已有的基布上通过刺绣的方式形成图案,而非直接编织。
不同地区的地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。
波斯地毯(伊朗地毯): 被誉为“地毯之王”,以其极高的编织密度、精美的花卉、蔓藤、狩猎、中心勋章(Medallion)等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。主要产地有伊斯法罕、大不里士、卡尚、克尔曼、库姆(以丝毯闻名)等。
土耳其地毯: 以其独特的土耳其结、大胆的几何图案、植物染料和浓郁的色彩而著称。赫雷克(Hereke)和开塞利(Kayseri)是著名的产区。基里姆(Kilim)也是土耳其地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中国地毯: 历史悠久,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宫廷地毯,图案多为传统的中式纹样,如龙凤、蝙蝠、福禄寿字样、花鸟等,色彩典雅。北京、天津、新疆等地都有各自的特色。
印度地毯: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受到波斯地毯影响,形成了融合波斯和印度本土元素的风格。图案通常精美,色彩浓郁。
高加索地毯: 产自高加索地区(如亚美尼亚、阿塞拜疆、格鲁吉亚),以大胆的几何图案、动物和抽象图案以及鲜艳的色彩为特色。
阿富汗地毯/巴基斯坦地毯: 通常具有深沉的红色调和重复的几何或部落图案,如“Bokhara”图案。
游牧民族地毯: 例如加布地毯(Gabbeh),通常由伊朗游牧民族编织,质地厚实,设计简约,色彩自然,图案富有原始趣味,常见动物和植物的抽象描绘。
摩洛哥地毯(Beni Ourain): 特点是简约的几何图案(通常是黑色或棕色的菱形线条)在米色或奶油色的羊毛底色上,绒毛厚实柔软,具有现代感。
地毯: 铺设在地面上,起到保暖、装饰、吸音等作用。
挂毯/壁毯: 用于悬挂在墙上,作为艺术装饰品。
拜垫毯: 穆斯林用于祈祷的专用小地毯,通常有拱门或清真寺图案。
炕毯/坐垫毯: 尺寸较小,用于中国北方的炕上或作为坐垫。
鞍垫: 用于马背的垫子,既有实用功能也有装饰性。